佛山

当前选择:佛山

当前位置: 佛山学大教育 > 佛山资讯 > 佛山

浅谈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师生观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1-09 21:38:14

知识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找到一个帮助我们提高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学大教育的专家们为大家带来的浅谈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师生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合作学习有诸多教育理念,师生观就是其中之一。

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教学的施动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的受动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发出信息,学生接收信息,知识的传递呈现单一的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知识在传授的过程中只是得到了传递,而没有得到延展。合作学习提倡互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在互动的平台上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更自由更个性化的教学空间。

合作学习是从对教学主要矛盾的分析来建立其师生观的。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动态过程,其间矛盾复杂。合作学习认为,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学的主要矛盾。教学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即为了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才产生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等矛盾,因而它们是从属性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是,这些从属矛盾的解决,对有效地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是主要活动,而教师应该起着引导作用。

因此,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既“导”又“演”,结果学生没有兴趣,教师也是事倍功半;同时,学生在传统教学情境中只能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实现,每天奔波于各种课后练习之中,身心没有得到愉悦,厌烦情绪则越来越重。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构造互动平台,将“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学习的空间让给学生,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而教师此时则转变角色,从教学主体变为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引导者。师生关系就不再是对立的。教师也可以从既“导”又“演”的尴尬境地中得到解放,将一些学习任务交由学习小组完成。而学生得到了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自由,被放到了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来,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主人翁”意识,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在教师正确而巧妙的引导和鼓励下,更会把学习当作乐趣,在其中获取成就感,在成就感促使下又会产生更高的学习要求。由此,学习成为一种良性循环。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放手。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两三分钟讨论,问题提出后,下面是一阵嗡嗡声,迅速地,教师喊“停”,“某某小组你们说说你们的观点”,说完之后,这一堂课的小组合作到此结束。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而只是东施效颦。因此,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信任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讨论,交流甚至争论。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结论给予及时的反馈与评价。从而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

合作学习还强调教师的参与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当引导者,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还要积极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充当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主导者,也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而是要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学生一起共同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交流思想甚至分工合作。作为参与者,教师有两个作用:一是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更融洽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感受美;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巧妙地帮助学生找到正确地学习方向;三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进一步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而不至于采用机械的考察方法。总之,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尊重、默契、交流,互动非常重要。

在合作学习的研究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把握正确的师生观,对现代教学的良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浅谈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师生观的全部内容了,相信通过专家们的讲解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学大教育。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